close

突然想到以前看過有人分析王小波的文風像誰誰誰,在我看來有寫刻意迴避王小波想說的實質內容。這些內容只有經歷過一些荒誕事,才能有如此感悟。他想用他的尬奴激發更多人對這個時代這個社會更多“倫理”的思考,而不是做一個不思考的無趣的人。 

《思維的樂趣》二

這一篇有提到一些沒有看過的書與文章,徐遲的哥德巴赫猜想的報告和阿城先生的小說知青下棋,王小波稱其為浪漫,並且說寫自己不懂的事就是浪漫。

看了一下維基百科對徐遲文章的介紹,原來是講陳景潤的身世和文革時期的遭遇,而徐遲也在文革時期被關牛棚,平反後寫下這篇文章登上了人民日報, 王小波說他浪漫,可能想說但凡陳景潤能有其他可以交流研究和學習的東西也不至於去思考一個可能思考不出任何結果的東西,因為思考總比枯坐有趣。

徐遲1996年墜樓身亡,而王小波是在1994年寫的這篇文章,不知王小波在知道徐遲之死後再看自己這篇文章會有怎樣的想法?

阿城的小說叫棋王,看了下基本介紹,大約是說某知青在文革時期將“無用”的下棋這個事情當作某種志向,而王小波說他不懂,大約是想說他不懂文革時期大家為何下棋,說沒事幹而下棋,目的與手淫差不多,只不過比枯坐好些罷了。

王小波又提到羅素說參差多態乃幸福本源,但有人卻覺得單一機械才是幸福本源。不知道這一段是不是指我們的文化希望把人教育成一模一樣的“機械”。

突然聯想到最近看到陳丹青提到新加坡給藝術生提供各種獎學金提高本國藝術生造詣,說這種行為是“等天才”。

王小波還提到廢除百家獨尊儒術就屬於這種“機械單一”他覺得這樣很卑鄙。

提到摩爾爵士提出的完美烏托邦也屬於這樣的單一機械,看介紹提到了他是“空想社會主義者”。我記得以前中學課本裡提到過另一個空想社會主義者羅伯特歐文,他還用自己的全部財產建立了一個“勞動公社”,最終失敗了,記得課本還總結失敗原因有官僚主義,後來看介紹這包括難以將有相關資質與才能的人分配到能發揮其才能的職位上。小時候還想,他那麼點人共產都失敗了,我們這麼多人怎麼能成功呢?這種質疑的聲音還成了我最早的開悟啟蒙。

提到老子說虛其心而實其腹,這讓我聯想到了愚民。

生活可以單調機械但思想不能。又 聯想到榮格說人年老後很難不懼怕死亡,他提出黨死亡無法避就應該和大多數人一起放下思考死亡的事情,僅僅重複單調的生活。這挺有意思,看樣子有些人,身體的死亡還沒鄰近時,思想就先一步死亡了。

王小波說胡思亂想並不是有趣,有趣是有道理而且新奇,不應拒絕新奇,我想我大概是屬於習慣無趣的那一類吧。

王小波又提到科學藝術都能帶來思維的快樂,而出於功利的種種想法都無法帶來真正的思想快樂,只會給人帶來痛苦。有意思,讓我聯想到對於權利和地位的追求,有關權術或是心術一類的書大多都是給他人帶來痛苦吧。

《思維的樂趣》三

這篇是有關思想的“灌輸”。

王小波說如果父母將知識壓縮成藥丸子給孩子灌下去,他同情這樣的孩子。而背誦格言教條無非是想使自己看上去比實際要好,是十足的虛偽。

道德是出於功利方面的考慮,會消滅參差多態。而給思想分門別類區分好壞,標準也很可疑。

有人認為吧人們的腦子裡灌滿好的東西就會天下太平,這種想法如同為了某人的幸福把他殺死。

高尚的思想和低下的思想的總和才是我自己,去掉一部分我是誰就成了問題,

高尚與低下是以別人的立場來度量的。

也不只王小波是在什麼樣的情境與背景下創作出這篇文章,1994年的文章在現在看起來簡直如預言一般。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王小波 沈默的大多數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亂夢君 的頭像
    亂夢君

    亂夢君的讀書筆記

    亂夢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